旅行者腹瀉(Travelers Diarrhea)定義是指在旅行期間或旅行後,每天有3次或3次以上未成形糞,或未成形糞次數不定但伴有發熱、腹痛或嘔吐,甚至包括更多較輕微的、但足以影響商務日程或旅游計劃的腸道紊亂。
發病機制
細菌通過侵犯腸黏膜上皮細胞,引起腸道黏膜損傷,腸功能紊亂,而致腹瀉及水,電解質紊亂,副溶血性弧菌產生的 TDH 和 TRH,耶氏菌的耐熱腸毒素和真菌產生的毒素則通過其靶器官引起一系列病理變化,有的刺激腸壁神經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嘔吐,有的引起發熱,休克,神經系統症狀及全身中毒性表現。病理改變多數見於小腸,黏膜有充血,水腫,炎性滲出,壞死,糜爛,但大腸埃希杆菌可侵犯結腸,引起黏膜充血,水腫,出血,壞死,甚至有潰瘍形成。
臨床表現
引起旅行者腹瀉的病原體可分為非侵襲性和侵襲性兩類。病原體為非侵襲性,多無組織學變化,其感染主要在小腸,故其臨床特徵是全身中毒症狀不明顯,無發熱或明顯腹痛,腹瀉為水樣便,量多,不伴有裡急後重,易導致失水與酸中毒,大便內無炎性細胞,病程一般較短,侵襲性病原體所致腹瀉,腸道病變明顯,可排出炎性滲出物,主要累及結腸,其臨床特徵是全身毒血症狀較 明顯,有發熱,腹痛和裡急後重,腹瀉多為黏液血便,或血性水便,便次多而量少,大便鏡檢時有大量膿細胞和紅細胞,乙狀結腸鏡檢查可見彌漫性充血性炎症及淺表潰瘍等,志賀菌,沙門菌,EIEC,產氣莢膜杆菌,耶爾森菌,空腸彎曲菌和某些特殊的 病毒性腹瀉等均屬此類型。
診斷鑒別
准確收集流行病學資料,客觀認識臨床征像,合理選擇輔助實驗室檢查。
預防治療
通常為一自限性疾病,不需特殊處理而自愈,病情嚴重者應住院治療,治療時,應針對腹瀉類型,有所側重,分泌性腹瀉以補液療法為主,病因治療為輔;對於細菌性腹瀉,可以採用非吸收性抗生素利福昔明有較好臨床效果且產生抗藥性的機會較低。
所有資訊只供參考, 有關詳情, 應諮詢註冊醫生。